日期
“十二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1557
人物库653
古籍库81824
活动2945
人物库
邓棐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九○
邓棐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
熙宁三年进士第
绍圣末监察御史
元符初权殿中侍御史二年五月礼部员外郎
后出为京西路转运判官
建中靖国初以治道不谨,致哲宗灵驾稽留,降一官知兴化军
崇宁中秘书少监秘书监
崇宁三年十二月集贤殿修撰出知颍昌府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一、职官六七之三三、选举三三之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四、五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永庆公主北宋 ? — 999
简介
开宝五年(972年)七月封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
宋太宗即位进封虢国公主
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齐国公主
宋真宗即位进封许国长公主
咸平二年(999年)四月去世,谥号贞惠
宋仁宗即位改谥恭惠
景祐三年(1036年)二月追封许国大长公主
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改封陈国大长公主
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贤惠大长帝姬
赵炅北宋 939 — 9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
宋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
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
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
四年,亲征,平北汉。
乘胜攻,于高梁河大败而归。
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
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光义939—997) 即宋太宗
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
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
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
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
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
,至供奉官都知
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
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
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
封晋王
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
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
未几,灭北汉
乘胜攻,欲取幽冀地,败归。
雍熙三年再攻,又败。
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
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
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
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冉天元清 1765 — 1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5—1800 【介绍】: 四川通江人
白莲教徒。
嘉庆元年十二月通江王家寨起事。
四年,继其叔文俦为蓝号元帅
转战川北、西、东及陕南一带,部众盛时达十万以上。
五年正月,自陕返川,在蓬溪高院场攻杀清军猛将朱射斗
与诸部首领大会南充,威震一时。
三月,在江油马蹄冈设伏,与德楞泰军恶战,五日四战。
督众登山,乘骑中箭,马蹶被擒。
遇害于成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虞易简南宋
简介
嘉定九年(1216)常德府知府
嘉定十年(1217)12月放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洙南宋
全宋诗
张洙字子源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
二十六年,由通判抚州召为国子监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
二十九年,以祠部员外郎权国子司业(同上书卷一八三)
事见《南宋馆阁》卷七。
全宋文·卷四二九三
张洙字子源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
绍兴二年进士
绍兴二十六年左承议郎通判抚州八月,召行国子监丞十二月,为吏部员外郎
祠部员外郎,差充参详官、考试官国子司业
二十九年十一月,汪彻劾其「神识昏蒙,常如醉梦」,诏罢之。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二、二○之一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一八三,《南宋馆阁》卷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阇那崛多南北朝末隋初 523 — 600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犍陀罗国人,姓金步氏,译名德志
父为国之宰辅。
崛多髫龀之年立愿出家。
随本师历游诸国。
北周明帝武成时初至长安
武帝时为造四天王寺居住。
寻西还,至突厥,为所留。
文帝开皇中再入京师
召居大兴善寺翻译佛经。
所译有《佛本行经》、《法炬》、《威德》、《护念》、《贤护》等经一百七十六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德志
北贤豆揵陀罗国人。
髫龀出家于其国之大林寺
既登戒品之三夏
年方二十有七。
即与其落发师胜名。
得戒师志贤。
游方弘法。
路由迦臂施国踰大雪山。
备尝崄岨。
鄯州
西魏元年也。
周明帝武成初
驻锡长安草堂寺
未几誉彻上听。
诏偕胜名智贤二师。
后园论法。
且为造四天王寺。
传度梵文。
则十一面观音。
金仙所问经是也。
谯王宇文俭镇蜀。
邀俱往。
止龙渊寺。
建德废教。
逼从禄仕。
以死辞。
诏放归。
北陷突厥
连丁二师丧。
沙门宝暹。
僧昙等。
齐武平间西访经法。
获梵本二百六十部。
以东。
至是亦宿留突厥
以避周祸。
相得欢甚。
会隋受禅。
而暹等先以所获经来。
上诏访宿德传译。
开皇五年
崛多使者
谒文帝于洛阳
即诏就职于大兴善寺
时耶舍已亡。
久旷元匠。
更诏婆罗门僧达磨笈多
居士高天奴。
高和仁
兄弟。
同传梵语。
置十大德。
沙门僧休。
法粲。
法经
慧藏
洪尊。
慧远
法纂。
僧晖。
明穆。
昙迁
等。
监掌翻事。
铨定宗旨。
明穆彦琮重对梵本。
详审文义。
开皇二十年崛多唱灭。
春秋七十又八。
始终出经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六卷。
则佛本行集。
法炬。
威德。
护念。
贤护
等是也。
阇那崛多
隋言德志北贤豆。
贤豆。
本音因陀罗婆陀那。
此云主处。
谓天帝所护故也。
贤豆之音。
彼国之讹略耳。
身毒天竺
此方之讹称也。
而彼国人。
总言贤豆而已。
乃之以为五方也。
揵陀啰国人也。
隋言香行国焉。
居富留沙富罗城
云丈夫宫也。
刹帝利种。
姓金(俱凡反)步。
此云项也。
谓如孔雀之项。
彼国以为贵姓。
父名跋阇逻婆啰。
此云金刚坚也。
少怀远量长乘清范。
位居宰辅燮理国政。
崛多昆季五人。
身居最小。
宿殖德本早发道心。
适在髫髫便愿出家。
二亲深识其度。
不违其请。
本国有寺名曰大林。
遂往归投。
因蒙度脱。
其郁波弟耶。
此云常近受持者。
今所谓和上
此乃于阗之讹略也。
名曰嗜那耶舍。
此云胜名。
专修宴坐妙穷定业。
其阿遮利耶。
此云传授
或云正行。
即所谓阿阇梨也。
亦近国之讹略耳。
名曰阇若那跋达啰。
此云智贤
遍通三学偏明律藏。
崛多自出家后。
孝敬专诚。
教诲积年。
指归通观。
然以豆圣境灵迹尚存。
便随本师具得瞻奉。
时年二十有七。
受戒三夏
师徒结游方弘法。
初有十人。
同契出境。
路由迦臂施国。
淹留岁序。
国王敦请其师。
奉为法主
益利颇周。
将事巡历。
便踰大雪山西足。
固是天险之峻极也。
至厌怛国。
既初至止。
野旷民希。
所须食饮无人营造。
崛多遂舍具戒。
竭力供待。
数经时艰。
冥灵所祐。
幸免灾横。
又经渴啰槃陀及于阗等国。
屡遭夏雨寒雪。
暂时停住。
既无弘演
栖寓非久。
又达吐谷浑国
便至鄯州
于时即西魏大统元年也。
虽历艰危心逾猛励。
发踪跋涉三载于兹。
十人之中过半亡没。
所馀四人仅存至此。
周明帝武成年。
初届长安
草堂寺
师徒游化已果来心。
更登净坛再受具足。
精诚从道尤甚由来。
稍参京辇渐通华语。
寻从本师胜名。
明帝诏延入后园。
共论佛法。
殊礼别供充诸禁中。
思欲通法无由自展。
具情上启。
即蒙别敕。
为造四天王寺。
听在居住。
自兹已后乃翻新经。
既非弘泰。
羁縻而已。
所以接先阙本。
传度梵文。
即十一面观音。
金仙问经等是也。
谯王宇文俭镇蜀。
复请同行于彼三年
恒任益州僧主
住龙渊寺。
又翻观音偈佛语经。
建德隳运像教不弘。
五众一期同斯俗服。
武帝下敕追入京辇。
重加爵禄逼从儒礼。
秉操铿然守死无惧。
悯其贞亮。
哀而放归。
路出甘州北由突厥
阇梨智贤还西灭度
崛多及以和上
乃为突厥所留。
未久之间和上迁化。
只影孤寄莫知所安。
赖以北狄君民颇弘福利。
因斯飘寓。
随方利物。
齐僧宝暹道邃僧昙等十人。
武平六年
相结同行采经西域。
往返七载将事东归。
凡获梵本二百六十部。
行至突厥
俄属齐亡。
亦投彼国。
因与同处讲道相娱。
所赍新经请翻名题。
勘旧录目转觉巧便。
有异前人。
无虚行苦同誓焚香共契宣布。
大隋受禅佛法即兴。
暹等赍经先来应运。
开皇元年季冬届止京邑
敕付所司访人令译。
二年仲春便就传述。
夏中诏曰。
殷之五迁恐民尽死。
是则居吉凶之土。
制短长之命。
谋新去故如农望秋。
龙首之山。
川原秀丽卉木滋阜。
宜建都邑定鼎之基。
永固无穷之业。
在兹可域。
城曰大兴城
殿曰大兴殿。
门曰大兴门。
县曰大兴县
园花池沼其号并同。
寺曰大兴善也。
于此寺中传度法本。
时崛多仍住北狄。
至开皇五年
大兴善寺沙门昙延等三十馀人。
以躬当翻译音义乖越。
承崛多在北。
乃奏请还。
乃别敕追
崛多西归已绝。
流滞十年
深思明世重遇三宝。
忽蒙远访欣愿交并。
即与使乎同来入国。
于时文帝巡幸洛阳
于彼奉谒。
天子大悦赐问频仍。
未还京阙寻敕敷译。
新至梵本众部弥多。
或经或书。
且内且外。
诸有翻传必以崛多为主。
佥以崛多言识异方字晓殊俗。
故得宣辩自运。
不劳传度。
理会义门句圆词体。
文意粗定铨本便成。
笔受之徒不费其力。
试比先达抑亦继之。
尔时耶舍已亡。
专当元匠。
于大兴善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
并敕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
同传梵语。
又置十大德沙门僧休法粲法经慧藏洪遵慧远法。
纂僧晖明穆昙迁等。
监掌翻事铨定宗旨。
沙门明穆彦琮
重对梵本再审覆勘整理文义。
昔支昙罗什等所出大集。
卷轴多以三十成部。
及耶舍高齐之世出月藏经一十二卷。
隋初后出日藏分一十五卷。
既是大集广本。
而前后译分。
遂便支离。
部帙羁散。
开皇六年
招提寺沙门僧就。
合之为六十卷。
就少出家专坊学。
虽加宣导恨。
文相未融。
乃例括相从。
附入大部。
至于词旨惬当未善精穷。
比有大兴善寺沙门洪庆者。
识度明达
国监写藏经。
更釐改就所合者。
名题前后甚得理致。
且今见翻诸
有多是大集馀品。
略而会之应满百卷。
若依梵本。
凡十万偈。
据以隋文可三百卷。
崛多曾传。
于阗东南二千馀里有遮拘迦国。
彼王纯信敬重大乘。
宫中自有摩诃般若大集华严三部
王躬受持亲执锁钥。
转读则开香华供养。
或以诸饼果诱引小王令其礼拜。
此国东南可二十馀里。
山甚岩险有深净窟。
置大集华严方等宝积楞伽方广舍利弗花聚二陀罗尼都萨罗藏摩诃般若八部般若大云等凡十二部。
减十万偈。
国法相传防卫守护。
又有入灭定罗汉三人。
窟中禅寂。
每至月半。
诸僧就山为其净发。
此则人法住持。
有生之所凭赖。
崛多道性纯厚神志刚正。
爱德无厌求法不懈。
博闻三藏究真宗。
遍学五明兼闲世论。
行得道场之趣。
总持通神咒之理。
三衣一食终固其诚。
仁济弘诱非关劝请。
勤诵佛经老而弥笃。
强识先古久而逾诣。
士庶钦重道俗崇敬。
滕王仰戒范。
奉以为师。
因事尘染流摈东越
又在瓯闽道声载路身心两救为益极多。
至开皇二十年
便从物故。
春秋七十有八。
自从西服来至东华。
循历翻译合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六卷。
即佛本行集法炬威德护念贤护是也。
并详括陶冶理教圆通。
明义结具流于世。
费长房三宝录。
隋高祖又敕崛多。
西域沙门若那竭多开府高恭恭息都督天奴和仁及婆罗门毗舍达等。
于内史内省
翻梵古书及乾文。
至开皇十二年
书度翻讫。
合二百馀卷。
奏闻进内。
唐贞观内典录。
时又有优婆塞。
姓瞿昙氏
达磨般若。
隋言法智
父名般若流支。
备详馀传。
智本中天国人。
流滞东川遂向华俗。
而门世相传祖习传译。
高齐之季为昭玄都。
齐国既平佛法同毁。
因僧职转任俗官。
再授洋州洋川郡
隋氏受禅。
梵牒即来。
有敕召还使掌翻译。
法智妙善方言。
执本自传。
不劳度语。
译业报差别等。
成都沙门释智铉。
笔受文词铨序义体。
日严寺沙门彦琮制序。
隋代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行机南宋 1113 — 1180
全宋诗
释行机一一一三~一一八○),号简堂俗姓杨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
年二十五弃妻孥往显庆寺圆颅受具,依国清光禅师
晚契證于此庵景元禅师
历住莞山、江州圆通寺太平州隐静寺天台万年寺
后住台州国清寺
孝宗淳熙七年卒,年六十八。
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九首。
释行机自号简堂
郡之杨氏子也。
生知夙发趣向高迈
丰姿挺异才压儒林。
少弃妻孥勤学出世。
精穷竺典逸贯三乘。
窃欲离言单求直指。
于是慕护国元公之道价。
担簦相依。
稍触钳锤密有契證。
因住莞山而刀耕火神单丁者一十七年。
尝有偈曰。
地炉无火客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曰。
某犹未稳在。
岂以住山乐吾事耶。
一日偶看斫树倒地有声。
大悟平昔碍膺之物泮然冰释。
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
乃曰。
吾道行矣。
即欣然曳杖应之。
登座说云。
圆通不开生药铺。
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
吃著通身冷汗流。
闻者无不绝倒。
丛林至今称焉。
行机
号简堂
台州杨氏子。
风姿挺特。
才压儒林。
年二十五弃妻孥。
学出世法。
晚见此庵
密有契證。
番阳筦山。
单丁住十七年。
尝值隆冬
雨雪连作。
饘粥不继。
师如不闻见。
有颂云。
地炉无火客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谓人曰。
某犹未稳在。
住山岂吾事耶。
一日偶看斫树倒地。
大悟
平昔碍膺之物。
泮然冰释。
未几。
江州圆通之命。
乃曰。
吾道将行。
即欣然曳杖而去。
登座说法云。
圆通不开生药铺。
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
吃著通身冷汗流。
缁白惊异。
法席因兹大振。
自圆通移国清。
退居景星岩
给事吴芾
为方外友。
淳熙五年
景星赴隐静。
渊明诗十三篇。
送其行。
深致恋恋之情。
冀师早归同逸老也。
清明夷坦。
衲子稍有诖误。
蔽护保惜。
以成其德。
尝言。
人谁无过。
在改之为美。
住筦山。
日常下山。
闻路傍哀泣声。
师恻然询之。
一家寒疾。
仅亡两口。
贫无敛具。
特就市贷棺葬之。
乡人感叹不已。
侍郎李椿年
谓士大夫曰。
吾乡老。
有道衲子也。
加以慈惠及物。
筦山安能久处乎。
平生以道自适。
不急荣名。
赴圆通请。
随身唯拄杖草履而已。
见者。
色庄意解。
九江守林叔达
目之曰。
此佛法中津梁也。
其去就。
真得前辈体格。
故殁之日。
虽走使致力。
为之涕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行机字简堂天台杨氏子也。
生知夙发,趣向高迈
少弃妻拿,超然出世。
精穷竺典,妙贯三乘。
窃欲离言,单求直指。
于是,慕护国元公道价,负簦相依。
稍触钳锤,密有契證。
因住莞山,刀耕火种,独处十有七年。
尝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
拾得断麻穿坏衲,不知身在寂寥中。
”每自视歉然,辄兴叹曰:“岂以住山乐吾事耶!
”一日,偶见斫树倒地有声,忽大悟,平日碍膺之物,泮然水释。
未几,适有江州圆通之命,乃曰:“吾道行矣。
”即欣然泄杖应之。
登座说云:“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
不知那个无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
”闻者无不绝倒,丛林至今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泾南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安丰军知军
嘉定九年(1216)12月放罢。
嘉定十二年(1219)大理寺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上蔡人字子岷
幼孤,每逢父忌日,辄至坟前痛哭。
景泰四年母病,日侍汤药,中夜吁天,愿以身代。
母卒,露宿野外,负土为坟,隆冬盛雪不少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载
简介
太平兴国四年(979)筠州知州
雍熙四年(987)衡州知州12月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经明 ? — 1618年1月17日
崇仁裴氏子。
初产难。
祖父诵金刚经得娩。
故名。
九岁入乡校。
便问。
浩然之气
是个甚么。
授书师异之。
及长读金刚经。
恍若旧习。
即依廪山忠出家。
久而辞去。
禁足峨峰。
因阅传灯。
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
善曰。
大好山。
疑滞莫决。
一日力推巨石。
豁然大悟。
述偈曰。
欲参无上菩提道。
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
翻身跳出祖师关。
趋呈廪山。
山印为法器。
自是剃染纳具。
劳形苦骨。
影不出山者二十四载。
万历甲午
住宝方。
有僧问师住此山。
曾见何人。
师曰总未行脚。
僧曰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
师善其言。
锡远游法门老宿无不推誉。
顷入五台
参瑞峰问赵州
师乞颂。
峰曰。
知是般事便休。
师作礼呈颂曰。
暗藏春色。
明露秋光。
有眼莫鉴。
纵智难量。
到家不上长安路。
一任风花雪月扬。
峰深肯师语。
妙叶洞宗。
而师亦以绍续洞宗自任。
未几返。
锡宝方。
晚主董岩寿昌二刹。
上堂云。
云弗依山。
山弗云。
无染境。
境无心。
云山清净如心境。
一道虚明烁太清。
然虽如是抽筋不动皮。
换骨不见血。
筋骨一齐空。
游行不倒趹。
达磨大士解灭而不解生。
释迦老人
解生而不解灭。
要知生灭不相干。
除是当年乾屎橛。
万历丁巳冬
师自田中归。
语大众曰。
吾从兹不复砌石矣。
众愕然。
三日
示微恙。
至十七日
作举火偈。
侍者唱偈。
复书曰。
今日分明指示。
掷笔端坐而化。
阇维顶骨。
诸牙不坏。
藏于本寺。
建窣堵波。
慧经
号无明
抚州崇仁裴氏子。
形仪苍古。
天性澹然。
无所好。
九岁入乡校。
忽然若无意于人间世者。
十七遂弃笔砚。
慨然有求道志。
偶入居士舍。
见案头金刚经。
阅之辄终卷。
忻然若获故物。
繇是断荤酒。
决定出家。
依廪山忠禅师
执侍三年。
凡闻所教。
不违如愚
因阅传灯。
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
师罔措。
疑情顿发。
后于峨眉住静。
因推石而悟。
始落发受具。
住山二十四年。
时邑之宝方。
宋宝禅师故刹也。
师居之。
万历甲午岁
师年四十有七矣。
有僧问师曰。
长老住此。
曾见何人。
师曰。
从未行脚。
僧师。
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
师善其言。
遂弃寺而参方。
足迹遍南北。
紫柏尊者。
深器重之。
时法门大老。
相与酬酢。
无不推誉。
最后见五台峰和尚
契證底蕴。
开法于寿昌
衲子麇至。
寿昌
西竺来公所创。
师与
同乡同姓。
人以师为后身云。
师之住寿昌也。
不扳外援。
不发化主。
安道信缘。
年迨七十。
尚混劳侣。
率众开田。
必先出后归。
四十年如一日。
岁入可供三百众。
故生平。
佛法未离钁头边也。
虽边幅不修。
而形仪端肃
严霜煦日。
不怒而威。
未尝轻意许可一人。
故海内高其风。
并无一言的据借为口实者。
其慎密如此。
丁巳腊月
师自田中归。
语众曰。
吾自此不复砌石矣。
手书遍辞。
远近道侣。
勉以叩己真参
至次年正月十有七日
端坐而逝。
茶毗。
心与顶骨牙齿不坏。
于本寺建塔藏之。
师生于嘉靖戊申
世寿七十一。
僧腊五十有奇。
憨山清谓。
师峻节孤风。
诚足以起末俗。
至其精进忍力。
当求之于古人。
虽影不出山。
而声光远及。
岂非尸居而龙现。
渊嘿而雷声者耶。
禅师
名慧经
字无明
抚州仁和裴氏子也。
九岁。
诵孔孟章句。
即究其义。
每问。
浩然之气
是个甚么。
或有笑者。
或有讶者。
公皆一举手而去之。
遂潜心内典。
如获故物。
年二十一。
父事廪山忠老宿。
求忠斩发。
忠曰。
著急作么。
待汝瞥地。
我为汝师
公乃刻志苦行三载。
因见双林颂有省。
辄遁迹峨峰。
又三载。
读传灯。
至僧问兴善如何是道。
善曰大好山。
又深疑之。
因力撼巨石。
得达其旨。
乃曰。
欲参无上菩提道。
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
翻身跳出祖师关。
趋呈于忠。
忠笑曰。
吾不汝欺。
为公圆顶。
时年二十有七。
复还旧隐。
不下山者二十四载。
远近贤之。
万历甲午
出住宝方有道者过访曰。
师住此山。
曾见何人。
公曰。
总未行脚。
曰。
宁以一隅。
小天下乎。
公敬诺。
即杖笠观方。
诸尊宿皆珍誉之。
五台参瑞峰和尚
笑岩禅师之门。
公请曰。
某甲。
于古德机缘。
不尽馀疑。
旦虽遍历门墙。
如窥罗縠之月。
乞慈垂悯下剖愚蒙。
语毕。
慇勤作礼。
叹曰。
善哉上座。
以英伟之姿。
锐于入道。
而胸中尚有芥蒂耶。
如不弃山野。
试举将来。
公曰。
临济道
佛法无多子。
毕竟是个甚么。
曰。
向道佛法无多子。
又是个甚么。
公曰。
玄沙谓灵云未彻。
那里是它未彻处。
曰。
大是玄沙未彻。
公曰。
赵州勘破婆子。
未审。
甚处遭他勘破。
曰。
却是婆子勘破赵州
公释然。
再拜谢之。
复献颂曰。
暗藏春色。
明露秋光。
有眼莫见。
纵智难量。
到家不上长安道
一任风花雪月扬。
深肯公语叶洞上宗旨。
而公亦以绍续洞宗自任。
南还。
初住董岩迁寿昌
中兴曹洞。
其时像教相尚。
公独不攀外护。
尝诫知事曰。
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
每同众耕耘。
耆年不怠。
学侣参寻。
每将钁柄为禅杖。
尊宾顾访。
且就蓑衣准布袍。
故有寿昌古佛之称。
王向公
赍香修敬。
公漠然不答。
知事惧丛林所系。
请稍循时宜。
公曰。
吾佛制。
不臣天子。
不友诸侯。
为佛儿孙。
而违佛制。
是叛佛也。
吾岂作叛佛之人哉。
王闻而叹曰。
去圣时遥。
幸遗此老。
公三坐道场。
殿宇禅坊。
焕然鼎新
别建兰若。
二十馀所。
从未只字干及檀信。
檀信自归。
有引修忏佛事于山中。
公重诟之曰。
汝邀一时之利。
开晚近流毙之端。
使禅坊流为应院。
岂非巨罪之魁也。
以故。
公之名号所及。
而古风习习。
其规绳不整。
而自肃。
尝上堂曰。
诸佛时常说法。
不须拟议猜详。
是何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不论通宗透教。
只贵直下承当承当。
个甚么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蛟龙不宿死水。
猛虎岂行路傍。
透得者些关棙。
何须愿化西方。
不问先佛后祖鼻孔。
一样放光。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释迦不肯泄破。
达磨九年覆藏。
不惜口业。
一下为众宣扬。
且道。
作么生宣扬。
挥几云。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又曰。
宗乘中事。
难以措辞。
大道门庭。
争容拟议。
等閒垂一句。
如大阿锋离匣。
逢之者。
则死不移时。
似涂毒鼓受槌。
闻之者。
则丧不旋踵。
所谓妙峰峻仞。
野兽难藏宝树晶光。
灵禽莫泊其用也。
单趁金毛归野窟。
直追铁额入深山。
扫天下之搀抢。
拂世间之孽屑。
提堕坑落堑之类。
揭迷封滞壳之流。
其功也。
使法界世界虚空界。
一体同观。
佛道人道地狱道。
万法融会。
虽然如是。
犹未为上事。
须知更有出格在。
噫。
正令不行先斩首。
大机一发圣贤悲。
又曰。
抽筋不动皮。
换骨不见血。
筋骨一齐空。
游行不倒跌。
达磨大师
解灭而不解生。
释迦老人
解生而不解灭。
要知生灭不相干。
除是当年乾矢橛。
万历丁巳腊之七日
公田务归。
顾众曰。
老僧自此不复作矣。
除夕上堂曰。
今年只有兹时在。
请问诸人知也无。
那事未曾亲磕著。
切须绵密作工夫。
越三日告寂。
悲惶不已。
公复展目。
说偈慰之。
为留旬馀。
裁书遍辞邻壁道俗。
更自作偈。
令侍僧举火。
至十七日
晨起盥漱拭身曰。
不必再浴矣。
乃大书今日分明。
指示。
掷笔而逝。
其年七十有一。
依命阇维。
侍僧。
宣公所遗之偈曰。
无量劫来秖者个。
今日依然又者个。
复将者个了那个。
者个那个同安乐。
火光忽成五色。
诸牙顶髻不坏。
就寝堂建塔藏之。
其门人无异来
开化博山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慧经字无明姓裴氏崇仁人也。
初生时,母产难,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 ,因名
生而聪颖,仪形苍古,若逸鹤凌空,天性澹然,无他嗜好。
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何如?
”塾帅异之。
年十七,弃帖括,慨然有向道之志。
及冠,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之辄终卷,欣然若获故物,即与居士言其意,居士奇之。
由是,不茹荤酒,决志出世,父母亦听之。
蕴空中禅师说法于廪山,往依之,执侍三载,凡闻所教不违如愚,独于《金刚经》四句偈颇疑之。
他日,偶见傅大士颂云,“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
”不觉洒然,因述偈有“遍界放光明”之句。
以是,知为夙习般若重发也。
时年二十有四,又尝阅大藏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别传之旨,至于五宗差别窃疑之,迷闷数月,若无闻见,时以为痴,久之有省。
由是,切志参究,遂辞廪山,欲隐遁,乃访峨峰,见其林壑幽邃,诛茅以居,不明大事,誓不空返。
居三岁,人无知者,因阅《传镫》,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
善曰:大好山。
罔措,疑情顿发,日夜提撕,至忘寝食。
一日,因移石,坚不可举,极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
”因呈廪山,山亦知为法器。
躯体孱弱,若不胜衣,及住山,极力砥砺,躬自耕作,凿石垦田,不惮勤苦,每闻空山吅叫若物凭之,乃夜独山行,居不闭户,诵读如恒
年二十有七,犹未薙发,人或劝之,曰:“待具僧相乃尔。
”至是,始染剃受具,自是以往影不出山者,二十有四年。
邑之宝方,乃宋宝禅师故刹也,请重兴,始应命。
先之廪山扫师塔,而后往,有“倏然三十载,忘郤来时道”之句,时年五十有一,万历戊戌岁也。
既住宝方,益增精进,凡作务必以身先,形枯骨立,不厌其劳。
不数年百堵维新,四方衲子闻风而至。
然久住山中,未得行脚,终隘见闻,乃锡远游,过南海,访云栖。
复之中原,入少林礼祖塔,问西来单传之旨。
寻往京都谒达观,深器重之。
五台端峰,峰门庭孤峻,一见而契,乃请益数则,乞其指示,若临济道佛法无多子,玄沙谓灵云未彻,赵州云台山为汝看破之类,遂相印许,峰返诘之,答以颂,语详《别录》。
最后赵州颂云:“暗藏春色,明露秋光。
有眼莫鉴,纵智难量。
到家不上长安路,一任风花雪月扬。
”峰为首肯。
语,忌十成,机贵回互。
知洞上宗,由此必振,而亦倦游矣。
乃返锡宝山,开堂说法,以博山来首座,师资雅合,激扬宗旨,遐迩向风,者益众。
戊申,邑之寿昌西竺禅师所创,久颓,众请居之。
旧传有谶,与竺同乡、同姓,以为竺再来云。
寿昌不攀外援,随缘任用,数年之间,所费万计,道场庄严,焕然钜丽。
丛林所宜,纤悉毕具。
虽千指围绕,而随机善诱,各得其宜。
每遇病僧,亲调药饵,不泽净秽,必尽心力而为之,胸次浩然,耳目若无睹闻。
年已七旬,犹溷迹劳侣,耕凿不息。
尝先出后归,以身作则,故三刹岁入可供三百众。
四十馀年曾无一息自安,虽临广众,未尝以师道自居。
至于应酬,偈诵法语,川流云涌,诚所谓般若光明,如摩尼圆照无思而应。
益王钦其道德,深加褒美,尝叹曰:“去圣时遥,幸遗此老。
”其见重若此。
万历戊午正月十七日示寂,寿七十有一,腊四十馀。
先是,丁巳腊月七日自田中归,语大众曰:“吾自此不复砌石矣。
”众愕然。
除夕,上堂云:“今年只有此时在,试问诸人知也无?
至戊午正月三日示微恙,遂不食,云:“老僧非病,会当行矣。
”大众环侍,驩若平生。
七日以偈示博山,次第写宝方、寿昌遗规,并遗书远近道俗,自作举火偈,至期乃索笔大书:“今日分明指示。
”掷笔端坐而逝,荼毗火光五色,心燄如莲花,其细瓣如竹叶,顶骨诸牙不坏,馀者其白如玉,重如金,文成五色。
憨山为之塔铭,称其昭然生死实践,可知洵不虚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芮烨南宋 1114 — 11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4—1172 【介绍】: 名或作煜
湖州乌程人字仲蒙一字国器
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
仁和,赈济有条理。
通判常州
因和沈长卿诗,忤秦桧,窜化州
死复官,累迁监察御史,历国子司业祭酒,以右文殿修撰致仕。
有《易传》及诗文奏议等。
全宋诗
芮烨一一一五~一一七三),字国器一字仲蒙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调仁和
二十五年,因和乡人沈长卿牡丹诗忤秦桧,除名武冈军编管,卒,复原官。
三十年,行国子正,逾年,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八、一八五、一九二)。
监察御史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为广西东路转运判官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
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国子司业,旋升祭酒
八年十二月卒,年五十八。
有《易传》一卷、诗四卷等,已佚。
事见《芮氏家藏集序》(《周文忠公集》卷五四),《嘉泰吴兴》卷一七、《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今录诗五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幼孜明 1368 — 14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1432 【介绍】: 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
建文二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
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
八年从北征。
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
自后北征皆从。
十八年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
洪熙元年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
有《北征录》、《金文靖》。
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
建文己卯举人,授户科给事中
永乐初,改翰林检讨,入直文渊阁。
侍讲右谕德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
洪熙初,拜户部侍郎,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进礼部尚书
宣德中卒,赠少保谥文靖
有集十二卷。
(《颐庵集》:金谕德《北征》诗词雄句杰,远扬天声,如金钟大镛,震乎寥廓之外。
田按:文靖杨文敏胡文穆成祖时最为亲幸,征伐巡幸,常在左右。
有句云:御前视草冰生砚,帐下题诗雪满毡。
」又云:「近苑猎回犹赐馔,行宫朝罢更题诗。
」文臣遇,于斯极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蒋绍宗清 ? — 1829
清州搜玉
蒋绍宗
-1829)字晋祚号星垣一号春岩
青县汉军镶白旗人
乾隆五十一(1786)年举人,五十七(1792)年任湖南石门县知县,明年年任泸溪县知县嘉庆元年(1796)去职。
嘉庆九年十年十三年三任攸县知县
嘉庆十八年(1813)十二月永绥厅同知,后摄辰永沅靖兵备道
道光六年(1826)攸县水灾,大吏以绍宗莅任攸县时间最久,治攸能得民心,檄往办赈,道光九年(1829),寻以积劳成疾卒于县境草市舟次。
攸之士民痛哭若失慈母,吁请大吏疏入名宦祠
著有《周易观象》、《春秋见心》、《读诗知柄》、《书经节解》、《学庸论孟直说》诸书。
攸县志》、《炎陵志》录其诗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邓极北宋
简介
元符三年(1100)濠州知州
建中靖国元年(1101)潭州知州安抚使
建中靖国元年(1101)12月潭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宗勉南宋 ? — 12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 【介绍】: 临安富阳人字强父
宁宗开禧元年进士
江西转运司干官
理宗时著作郎,历知婺州,擢监察御史
左司谏殿中侍御史,主张“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以抗击蒙古军进攻,反对议和。
嘉熙元年签书枢密院事次年参知政事三年左丞相枢密使
守法度,抑侥倖,不私亲党,召用老成,尤乐闻谠言,时人称为“公清之相”。
卒谥文清
全宋诗
李宗勉
~一二四一),字彊父富阳(今属浙江)人。
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调黄州教授
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为太学博士
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著作佐郎
四年,知台州
五年,知婺州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为监察御史,进左司谏
二年,除工部侍郎给事中
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参知政事
四年十二月卒。
事见《咸淳临安》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有传。
全宋文·卷六九四九
李宗勉
——一二四一),字彊父临安府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开禧元年进士,历黄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出为嘉兴府通判
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兼权兵部郎官
出知婺州
监察御史,上疏力阻宋师伐金,又言内降之弊。
左司谏,拜殿中侍御史,升工部侍郎给事中
嘉熙元年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擢参知政事
三年,拜左丞相枢密使
宗勉在相位,守法度,抑侥倖,不私亲党,召用老成,时人称之。
四年卒,谥文清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咸淳临安》卷六七,《宋史》卷四○五本传,《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明神宗明 1563 — 16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20 【介绍】: 即朱翊钧
明朝皇帝。
穆宗子。
隆庆六年穆宗死后嗣位。
次年改元万历
初年,张居正司礼监冯保内助,排高拱而为首辅,以天下为己任,整顿武备,清丈田亩,实行一条鞭法,国势颇振。
神宗年少,颇以“大伴”(冯保)、“张先生”之约束为苦。
万历十年十二月张居正死未半年,即黜逐冯保
次年,追夺张居正官爵。
此后,申时行当国,遇事迁就。
言官对奏,空有抗直之声,其实徒争意气。
万历中期,帝不临朝,不批答章疏,不补缺官,政事荒怠日甚。
二十四年起,遣宦官赴各地征税开矿,借此勒索。
十余年间,民变迭起。
帝宠郑贵妃,爱其所生福王朱常洵,以皇太后及群臣故,立长子朱常洛皇太子,而夺嫡之疑时起。
四十二年福王洛阳就国,所给大量庄田,皆夺之民间,海内骚然。
朝臣门户之见日深。
其时后金(清)勃兴,辽东形势紧张。
四十七年杨镐四路之师覆败。
军费匮乏,遂以辽饷为名,增赋三次。
民穷财尽,内外交困,明之灭亡,征兆已见。
死于四十八年七月,距甲申之变,不满二十四年。
神宗讳翊钧穆宗长子,建元万历
在位四十八年崩,葬定陵
有集一卷。
(《野获编》:今上以冲圣禦宇,张江陵相公进《帝监图说》以劝讲,内列「圣哲芳规」、「任愚覆辙」二项,以寓劲戒。
自是益勤史学,更命进讲《贞观政要》。
至十六年阁臣太祖御劄在内阁者,凡七十馀通。
上命留内恭藏,因索累朝实录进览,阁臣对以实录成时,史臣俱会同焚稿于芭蕉园,人间并无底稿,惟皇祖世宗特建皇史宬以藏列圣实录宝训,但册样稍广,宜减为书册,庶便展阅,容令中书官誊进,陆续上呈。
允之
由是金匮石室之藏,俱登乙览矣。
于慎行谷城山房集》:上初即位,好为大书,内使环立求书者,常数十纸;而外廷臣僚得受赐者,惟内阁讲臣而已。
字画遒劲,鸾回凤舞。
时圣龄十馀岁矣。
丙子,张公位及慎行补入讲幄,上顾相君曰:「新讲官二人尚未赐与大字。
」内使已濡墨俟,上遂大书二幅,赐位及慎行
字画比赐诸公者稍大,庄劲胜前。
时御龄已十五矣。
《续玉笥诗谈》:司礼张维蓟人也,少侍今上春宫。
为予言上初学诗,咏新月云:「天边一轮月,其形光皎洁。
可比圣人心,乾坤多照彻。
帝王气象,宛然二十字中。
钱谦益列朝诗集》:上天藻飞翔,留心翰墨,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论》、米芾《文赋》以自随。
《劝学诗》一章,御书赐太监孙隆刻石吴中者也。
内府颜鲁公书《孝经》,命江陵相装潢题识,珠囊绨几,未尝一日去左右。
丧乱之后,朝士以百钱买得之。
鲁公法书精楷,俨如《麻姑仙坛》,每章有吴道子画,精彩映发,手若未触。
天球琬琰,零落人间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献宗西夏 1181 — 122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德旺 献宗 1223年—1226年
乾定 1223年十二月—1226年七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1226 【介绍】: 即李德旺
西夏皇帝。
李遵顼子。
神宗光定十三年十二月,在国势危急时受内禅即位。
与金议和,约为兄弟之国。
乾定四年,以蒙古兵连陷、肃等州,惊恐而死。
在位四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曹澳曹魏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曹澳 陈留王 260年—265年 曹峻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
维基
曹峻子。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侯